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协会动态 >
聚焦两会 | 全国人大代表、协会荣誉会长聂鹏举:建议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2023-03-09 1287信息来源:本站

两会·声音

连日来,全国各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社会各界群众心系两会,学习两会精神,展望新时代美好前景。将基层的声音传至两会,让群众的期盼有了回响,全国人大代表、协会荣誉会长、科力尔电机集团董事长聂鹏举今年也提出了多条建议。


建议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演进,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创新迭代,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3月7日,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科力尔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聂鹏举建议,新一代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制造业企业想要往高端制造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一步。
      聂鹏举认为,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企业可以实现实时采集运行数据、强化数据分析和价值挖掘,并通过这些数据精准预测用料需求、进行设备远程监测和能耗管理,精细化管理制造业企业工艺、制造、物流等各个环节。然而,目前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时间较短,大多企业仅在办公自动化、流程审批自动化、客户管理等运营系统实现数字化。但整个组织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包括整个企业的生产、运营、销售等全流程的成套数字化转型非常困难。特别是目前生产领域数字化技术成熟度不高、相关投入成本过高,愿意投入且能够实现生产数字化的制造企业很少。
      对此,聂鹏举建议,国家应设立专项基金或补贴,引导数字经济企业服务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过去我国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消费领域数字化转型十分活跃,针对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由于存在许多技术和实际应用难题,进展较慢。但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国家应设立专项基金或补贴,针对服务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技术研发进行补贴、或对有关研发成果进行奖励,引导企业服务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培育专门服务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专精特新企业。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企业均有较为突出的代表企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技术储备已有一定基础,但制造业想要实现数字化转型,更困难的在于如何将有关技术与工厂实际生产、管理结合起来,目前尚未出现能很好地将上述技术运用于企业生产管理、专门服务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工厂建设的专精特新企业,国家可以加快培育一批此类企业,助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加强数字化转型理论技术和优秀示范案例宣导。当前许多制造企业虽然对数字化转型有所了解,但更多局限于办公自动化这类运营数字化转型,对全组织系统的数字化了解不够深入。建议可以组织高校、研究所等机构给予企业更多理论层面的指导,不仅包括整个企业的生产、运营、销售等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基本理论,更多的是让企业根据自身行业特色,学习和思考如何在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也可以加大对标杆智能化工厂案例的宣导,如定期组织企业前往智能化工厂优秀示范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还可以让商会、行业协会等定期举办数字化转型论坛、学习活动等。


建议设立专项基金或补贴,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问之)上海证券报记者从科力尔获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科力尔董事长聂鹏举围绕“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出建议:国家设立专项基金或补贴,引导数字经济企业服务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专门服务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专精特新企业;加强数字化转型理论技术指导和优秀示范案例宣导等。
      聂鹏举表示,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目前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大都体现在运营系统,实现制造环节全过程数字化的极少,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系统转型更多只能说是自动化转型,智能工厂建设任重而道远。
      聂鹏举指出,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他建议,国家设立专项基金或补贴,针对服务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技术研发进行补贴,或对有关研发成果进行奖励,引导企业服务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同时,他指出,制造业想要实现数字化转型,更困难的在于如何将有关技术与工厂实际生产、管理结合起来。目前尚未出现能很好地将相关技术运用于企业生产管理、专门服务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工厂建设的专精特新企业,国家可以加快培育一批此类企业,助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此外,他建议,可以组织高校、研究所等机构给予企业更多理论层面的指导,不仅包括整个企业生产、运营、销售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理论,更多的是让企业根据自身行业特色,学习和思考如何在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


应加强开发伺服驱动器与控制器软件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问之)上海证券报记者从科力尔获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科力尔董事长聂鹏举将围绕“加强伺服驱动器与控制器软件开发”建言献策。他建议,实施伺服驱动器、控制器基础软件的平台化、标准化、行业化建设;重点扶持有潜力的企业,提升企业的基础软件水平、人才培养力度与资金支持;兼并重组国外在工业自动化方面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软件企业;加大对工业自动化软件人才教育的投资等。
       “要发展与推广高素质的工业自动化,必须攻克工业自动化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在工业自动化软件方面,必须加大平台化、标准化、行业化、模块化、智能化、国产化建设,而其核心在于伺服驱动器与控制器软件的开发。”扎根电机行业多年的聂鹏举表示。
       聂鹏举建议,可以由国家牵头,联合国内核心的标杆企业与科研院校、制造行业相关企业,组建工业自动化标准化联盟。进而组织联合攻关,制订标准,打破技术壁垒,并在通用软件、通讯协议、行业应用、跟进新的技术与新的行业应用等方面提供应用服务平台与技术支持等,提升工业自动化软件水平。


建议加大对核心零部件专精特新企业扶持

香港商报记者李银明北京报道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科力尔电机集团董事长聂鹏举提交了《关于加大对核心零部件专精特新企业扶持的建议》议案。
       聂鹏举代表的建议指出,专精特新企业位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攻克核心技术,在解决“卡脖子”难题时举足轻重,对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疫情不断冲击生产、通货膨胀持续高企的背景下,国内专精特新企业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资金链断裂、物流不通畅、招工用工难等一系列难题。如今国内逐渐放开疫情管控,企业陆续步入复产复工行列,需抓住机遇,助力相关企业加快恢复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然而这类“专精特新”企业在专注于细分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同时,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创新成果转化难、技术服务支持不够、专业人才不足等难题,这又抑制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扶持,加快培育核心零部件专精特新企业。
       聂鹏举代表认为,当前“专精特新”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问题“专精特新”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且具有高技术投入、高人力资本投入和轻资产的特点,需要大量长期性资金投入,但由于这类企业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前景存在不确定性,风险相对较大,又缺乏合格抵质押物,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同时由于抵押的程序繁锁,评估费用高,也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当前湖南省对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资金奖补的比例为10%,相对较低;就补贴政策而言,省内的研发补贴政策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制造强省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但这部分申报门槛较高、支持项目少。申报门槛较低的研发财政奖补资金、企业技改税收增量奖补资金等,奖补的金额和比例偏低。
      聂鹏举最后建议,提供更多样化的融资扶持。为了满足“专精特新”企业信贷需求,需要银行等机构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创新风控手段。如可以组建专营机构或服务团队,制定差异化考核政策,提高科技金融在融资关键指标考核中的权重,同时设置相对宽松的不良容忍值。此外,还可以结合“专精特新”企业特点与发展生命周期,设计“弱担保、弱抵押”的信贷专属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订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
       二是做好“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政府可以集聚当地服务资源,推动设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联合银行、券商、投资机构、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搭建科技金融生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金融优势,为企业提供从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阶段到股份制改造、上市辅导等一站式服务,助推“专精特新”企业顺利进入资本市场,有效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
       三是加大政府财政和招商等政策帮扶力度。除了首次获得专精特新认证时的一次性奖励扶持外,在首次认证后的3-5年内,还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每年对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帮扶。地方政府也可以在贷款支持、研发补贴政策、招商引资优惠等政策方面给予更多帮扶,如:地方政府可以与当地银行合作,对相关企业融资降息补贴;对这类企业研发资金奖补的比例从新增的10%增加到20%;在选择园区招商引入企业时,可增加对“卡脖子”核心零部件专精特新企业的引入,同时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地方园区招商可以在购买土地价款上给予一定优惠,在园区招商指标中加入对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的要求,促进企业为相关人才落实住房问题,提高引入人才待遇。
       四是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对于获得专精特新认证的企业,政府可以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如企业所得税方面,在获得专精特新认证前两年免除征收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起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方面,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的研发人员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按50%予以返还。

Logo
深圳市产业园区协会邮箱:Sipa_SZ@163.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多丽科技楼7楼707 联系电话:18675556588 (电话微信同号)微信公众号:深圳市产业园区协会
Copyright © 2019-2020 深圳市产业园区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9042162号